為切實抓好液化氣石油氣安全管理工作,嚴防液化氣安全事故的發生。泰安市研發“瓶裝液化石油氣信息化監管系統”在全市6個縣市區和4個功能區全面使用,20個燃氣經營企業的20多萬只瓶全部納入管理。該系統對氣瓶的充裝、檢驗、配送、安檢、隱患整改等進行了全程監控。餐飲、養老院、醫院、學校、幼兒園食、培訓機構、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企業食堂、居民等燃氣用戶的主管和監管部門可根據系統提供的信息對管理對象進行監督檢查,有效保證了瓶裝液化石油氣使用的安全。目前,全市20家經營企業的174361只氣瓶已錄入系統,為他們發放“瓶安碼”12000個。該系統有3個主要特點:
用“瓶安碼”綁定燃氣用戶,為燃氣用戶上“戶口”。液化石油氣經營企業為每個燃氣用戶發放一個“瓶安碼”,匯聚了燃氣用戶的有關信息,等于為燃氣用戶上了“戶口”,有“瓶安碼”的為合法用戶,沒有“瓶安碼”的,不予供氣。要求燃氣用戶將“瓶安碼”張貼在明顯的位置,以便于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經營企業檢查。
壓實了經營企業的責任。企業氣瓶配送員也是安檢員,把好安全第一道關。配送員把氣瓶送到用戶后,用手機掃描“瓶安碼”,就出現安全檢查內容,然后逐項對照檢查。配送員將發現的安全隱患提醒燃氣用戶及時進行整改,存有重大安全隱患的不予送氣。同時,將檢查的情況上傳至監管系統。市、縣(市、區)、功能區有關部門根據企業提供的情況,及時對有安全隱患的燃氣用戶進行檢查,既可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又可以避免存有重大安全隱患的燃氣用戶使用“黑氣”。經營企業的主管部門通過監管系統就可以看到企業是否按要求進行配送安檢。
壓實了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的責任。市、縣(市、區)、功能區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用自己的賬戶密碼登入系統就能看到自己管理的單位哪些使用了瓶裝液化石油氣,有沒有安全隱患。進行檢查時,首先掃描“瓶安碼”,然后按照監管系統提供的檢查內容逐項進行檢查。市、縣(市、區)、功能區哪個部門檢查了哪些用戶、哪些內容,通過監管系統就能一目了然。
來源:誠然設計